根據國際實證醫學文獻指出有以下主要治療方式
1. 西班牙-BSPTS
2. 德國-Schroth
3. 義大利-SEAS
4. 英國-Side-Shift
5. 德國-Schroth Best Practice
6. 波蘭-DoboMed/FITS
關於 #X光片診斷脊柱側彎 常見的問題:
問:為什麼一定要患者提供 “站立全脊柱 ” 的X光呢?
答:平躺的X光片無法反應疾病真實的嚴重度, 對於精確診斷評估沒有實質意義。
我們藉由一篇醫學文獻告訴你,#挺立康的堅持
在同一天內
比較 站立拍 vs. 平躺拍 的側彎角度
躺著拍的胸椎角度減少了11度
躺著拍的腰椎角度也從40.5 減少至 35.4
椎體旋轉的部分也與站姿大不同
文:曾琴雁主任
一開始以為是駝背,覺得背後有個凸起,以為是姿勢不良,想說等一陣子會自己好...想不到卻惡化了,這是側彎家長與患者常常在初診時這樣對我說著。
中重度以上的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因為病情較嚴重與棘手,更需要醫者仔細的評估與臨床檢查。除了前後觀的體態差異,在患者的側面觀與水平面觀,更是重點之處。
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側彎患者的側面觀容易出現的情形:
若是55度的重度背部凹陷的脊柱側彎又合併有漏斗胸的國三青春期女孩,這樣的機率更是少,
胸廓前後徑明顯減少,腹部明顯比胸部凸起,這樣困難且複雜的案例,在歷經惡化與絕望來到了我們的診間,家長走遍了各大醫療院所,換來的多是開刀治療的建議
我們能明白為何在權威的醫師也多建議開刀,因為真的恨不得伸手進去把凹陷的胸廓重建啊!
脊柱側彎睡的床墊是要硬的還是軟的呢?
脊柱側彎治療-床墊選擇:
研究顯示,具有支撐性(gentle resistance)的床墊可以減緩側彎惡化速度。
So… what’s the best mattress for scoliosis?
脊柱側彎治療專家曾琴雁主任建議:
1. 記憶床墊(memory foam mattresses)與其他床墊比較,較易減緩脊椎壓力。
2. 舒適性和支撐性的正確組合,若上層床墊太軟,則無法支撐凸側的脊椎。
3. 身材大小(Body size):假若你很重,你可能需要更緊實的床墊;假若你很輕,太硬的床墊,你可能會躺的不舒服,因為骨凸處壓迫。
何謂「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矯正專家-曾琴雁物理治療師口述:
小花25歲,在12歲時,不明原因發現側彎,經X光拍攝與臨床檢查,被醫師診斷為原發性脊柱側彎。
側彎依照被診斷的年齡分類,12歲為青少年時期,因此,在醫學上,會被歸類為「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的案例。
那如果是5歲被診斷,醫學上,會被歸類為「少年期脊柱側彎」,也稱為「早發性脊柱側彎」的案例。
嚴重程度依照側彎角度(Cobb's angle)分類為輕度至重度。
角度大於10度以上,才會被判定為脊柱側彎的案例。
非常重要的醫學觀念
大力分享!📣
📣
英文 #scoliosis
中文 #脊柱側凸 #脊柱側彎 #脊椎側彎
實際上是一個很古老的疾病
源自於古希臘文Σκολίωση(skolíōsis)
字面上的意思代表“a bending 彎曲”
早在2千年以前,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A.D.460-370)和Galen(A.D. 131-201),就用來描述患者歪斜的情形。
#側彎症 せきついそくわんしょう是日文。
那中文:脊椎側彎、脊柱側凸、脊柱側彎,都一樣意思嗎?
其實,側彎多數是整體脊柱的歪斜,很少是單一脊椎體歪了。
3個面向的自主矯正, 對改善脊柱側彎非常重要, 然而, 若只是依賴每天30分鐘至1小時的練習,
其他23小時仍保持歪斜惡化的日常姿勢, 對於側彎的矯正效果實在讓人懊惱,
國際文獻提到, 有效矯正脊柱側彎的非手術治療方針, 包含三大主要元素:
姿勢不良並不會引起青少年脊柱側彎疾病的產生, 但不良的姿勢卻會加劇脊柱側彎的發展,
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因此世界七大側彎矯正團隊:
德國 Katharina Schroth Asklepios, 西班牙BSPTS, 法國Lyon, 義大利SEAS, 波蘭的FITS和Dobomed, 英國Side shift,
皆提到三大元素的重要性, 尤其是將矯正動作融入日常生活, 能縮短時間並減低脊柱側彎惡化的程度.
脊柱側彎的定義是Cobb's angle 角度 >10度的彎弧
同時伴隨有脊柱和胸廓的旋轉與側面觀生理弧度的改變
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是最常見的脊柱側彎
它的定義是指一個健康小孩, 脊柱不明原因的歪了!
雖然少數是先天性的疾病, 神經肌肉障礙, 唐氏症, 玻璃娃娃, 馬凡症候群, 神經纖維瘤引起的脊柱側彎
然而, 大部分""80%以上""仍是屬於idiopathic-without any known cause 原發性脊柱側彎
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的發生, 絕對不是在一夕之間, 角度就突然暴增, 而是歷經一段時間(約1-2年的快速生長期)
現今坊間有各式各樣的"足弓墊"、"鞋墊"、"腳跟增高器"...等販售
回朔到最初,鞋墊的誕生,是基於一個最單純的理論: 骨盆的不平衡
藉由專業的評估,鞋墊可以來調整補足長短腿的問題(如下圖),
改變受力時的足底壓力,以減輕扁平足、高足弓、或是足部疼痛的狀況。
也就是說,"因腳引起"的問題有機會藉由鞋墊改善。
還記得有一個患者,脊柱側彎忽左忽右,經X光與專業檢查發現,她兩腳實際相差1.5公分,導致她的骨盆不正,特別是薦髂關節,由於不對稱的腿骨生長可能導致脊椎生長不平衡
而誘發下肢引起的功能型脊柱側彎,她穿背架根本沒用,甚至有可能過度矯正,此時,在較短的腿使用鞋墊的介入與骨盆的調整,
提共額外的支持和促進更平衡的脊椎生長,功能型脊柱側彎便可以改善。
常聽到核心肌群
那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顧名思義是位於身體的中段,包括腹部、背部、骨盆範圍的肌肉群。
其作用是「保護脊椎穩定的肌肉群」
提供脊椎足夠的穩定性。
然而,原發性脊柱側彎的患者,常伴隨有歪斜的脊柱並伴隨旋轉,如下圖...
這個時候,選擇核心肌群的訓練時機,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那若是還未受過任何專業側彎治療的患者....
從大腦科學的觀點來看,動作學習是建立神經網路的歷程。如何幫側彎人的大腦鍛鍊出好的神經連結,激發他的學習動機?
側彎專家提出三大學習策略,幫助側彎人事半功倍:
策略一: 提高專注力,側彎矯正動作在於"質"
專業正確的矯正動作,同時間有很多要注意的點,專注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動作過程中,一旦開始分心或注意力不集中時,就要調整,甚至換下一個動作。
動作學習理論是將學習過程分三大時期:
認知期、連結期、自動化期,隨著學習的過程,所需的注意力就會隨之減少。
1. 認知期: 初穩根基
我家小孩的脊柱側彎到底是幾歲時形成的,是先天,還是後天,為什麼還沒成年就歪了?
年邁的阿伯,他駝背、腰會痛,他也說他是脊柱側彎!!!
那到底什麼才是真的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分成兩大類: 功能性 vs. 結構型
1. 功能型、姿勢型、代償型、假性脊柱側彎 (Functional Scoliosis )
中文名字好多,其實都代表 非結構型的側彎("postural and mobile")
每到寒暑假,求診的脊柱側彎患者就會增多,大多是10~18歲的青少年。因為這一時期的脊柱生長較快,原本輕微的脊柱側彎,半年時間彎曲度可能增加5~10度。
很多家長以為是孩子的坐姿不正、長時間看手機、玩電腦、長期駝背走路等惹的禍,事實上,姿勢不良只是脊柱側彎的誘因,更多的是結構性脊柱側彎,其病因是不明的。
曾琴雁主任指出,脊柱側彎患者斜躺在床上或是佔三七步的位置,事實上就是他側彎的姿勢,
因為這個姿勢不費力且舒服,若其他姿勢反而會費力,甚至不舒服。
Q1. 到底什麼是脊柱側彎、脊椎側彎,正確的名稱和定義?
脊椎相關問題是很多家長的疑問
用字上 ,有人說是 脊椎側彎、脊柱側彎、脊柱側凸都有
台灣最近一期的研究,2015年中部某區域醫院調查中彰投20所高中職做開學健檢,
調查約1萬5000名,高一生有3%罹患脊椎側彎,400多人,其中以女生居多。
從學生健檢X光檢查,脊柱角度大於10度為脊椎側彎,其中發病原因不明的稱為特發型脊柱側彎,是兒童青少年中最常見的脊柱畸形,在10到16歲年齡段的發病率高達2-3%,女生占80%。
1萬5000名高一新生中有三%脊椎側彎,脊柱不正長的彎曲合併旋轉。
國內小學生篩檢側彎的年級是在是一年級和四年級。常要仰賴比較細心的家長,發現小朋友軀幹不對稱或是有不正常的皮紋
例如: 有一邊有皺褶一直存在、肩膀高低、姿勢不正等現象。嚴重者可能導致心肺發育不良,疼痛與不適等現象。
典型的脊柱側彎非單一面向
側彎女生胸部大小不一
脊椎側彎的惡化四部曲
不平均的承重 不對稱椎體生長
脊椎變形
側彎惡化
Stokes, I.A.F.: Hueter-Volkmann effect.
Spine: State of the Art Reviews (modified from Stokes)
日前,小婷的媽媽說: 之前我帶了小婷到處求醫,骨科醫師建議小婷游泳、拉單槓,或是穿背架,
然後過3-6個月後再來回診追蹤;物理治療師建議小婷每天都做一些運動,想請教側彎專家曾主任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