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脊柱側彎非單一面向
而是複雜的三維畸形
因此側彎常合併有旋轉與傾斜的3D問題
臨床上常見
側彎男生胸肌右小左大的現象
側彎女生胸部大小不一
也由於脊柱排列在不穩定且歪斜的狀態
讓脊柱周圍的肌肉產生不等的張力現象
你可以現在就測試
用手摸背後凸邊的腰部與凹邊的腰
兩側觸感會完全不同
凸邊多數會呈現硬的狀態,肌肉拉長緊繃
而凹邊則是長期處在偏軟而無力且凹陷
就算放鬆在一般的日常生活的坐姿或站姿時
儘管患者會說他們沒有刻意用力
凸側肌肉仍然會先firing(不自主放電,導致肌肉收縮)
在未接受專業的側彎治療前
患者多使用凸邊的肌肉在用力
也常不認為自己身體是歪的
因此,家長們常被動一直提醒,成效卻不彰
嘗試將側彎患者身體盡可能擺正
患者反而會覺得正的姿勢是歪的
側彎的大腦對於正確姿勢的記憶認知顯然不足
因此,讓大腦重新記憶正確的關節與肌肉位置
是側彎治療的首要課題之一!!

如果患者不瞭解自己身體的側彎狀況
大腦對正確的體態與脊椎排列沒有記憶
就算穿再久的背架
做再多的被動治療(舉凡電療、拉腰、整脊、喬骨...等患者不用出力的治療)
一但離開這些治療一段時間,側彎會回到原來的狀態,或甚至惡化。
接下來,曾主任介紹一項非常重要的側彎治療技術-推推樂 (auto-correct)
推推樂 (auto-correct) by 曾主任命名
經專業側彎治療師治療後,重新教育大腦在正確姿勢時的動作控制,減緩脊椎往惡化的模式發展。
初級1--初試身手:
被動控制Passive Control
初級2--漸入佳境:
主動協助控制Active Assistive Control
進階--爐火純青:
主動控制Active Control
部分圖片擷取至google
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在台灣疾病中, 是相對罕見的一群(1-2%)
我們花很多時間整理分類 純粹是希望可以藉由文字與圖片 傳遞正確的醫療訊息
骨科醫師的角色是針對嚴重的個案,以手術的方式介入,還給嚴重的側彎患者內臟自由。
物理治療師的角色,是針對"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以非手術的專業治療介入,還給側彎患者體態與疼痛的自由。
LINE: uprightcome
FB粉絲團: 挺立康脊柱美學物理治療所
E-mail: uprightcome@gmail.com
來信請附上背影體態與X光片
STEP 1 - The early recognition test. 你側彎了嗎? 趕快自我檢查
STEP 2 - 脊柱側彎分類 - 你是屬於哪一類呢?側彎必看
分享出去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